工信部原材料工業司副司長袁隆華27日向中國證券報記者透露,由工信部牽頭制訂的《石油和化學工業“十二五”發展規劃》預計10月發布。
袁隆華在“中國石油和化工行業兩化融合推進大會”上表示,該規劃將重點支持石化行業信息化建設與技術改造。此外,工信部原材料工業司正抓緊制訂鋼鐵、有色金屬、建材等7個行業的“十二五”發展規劃。
另據權威人士透露,該規劃的核心是結構調整,發展高端石化產品,實現石化行業“由大變強”。預計“十二五”期間,石化行業年均增長速度保持在10%以上,“十二五”末,行業總產值將達16萬億元。其中,精細和專用化學品率將提高到45%以上,銷售收入過千億元企業將超過15家。
業內人士介紹,目前我國石化行業存在的問題是,傳統石化產品總產能明顯超過國內市場需求,一方面是裝置開工率不足,另一方面是下游新型化工材料和精細化學品領域高端產品短缺,相關產品需要進口。截至目前,我國石化行業產品供應已由“整體數量短缺”轉變為“結構性短缺”。
另外,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日前發布的《石油和化學工業“十二五”發展指南》提出,“十二五”期間,新建煉油項目規模要控制在1000萬噸/年以上。加快淘汰200萬噸/年及以下的小煉油企業,防止以瀝青、重油加工等名義新建小煉油項目。爭取到2015年,形成若干個2000萬噸/年級煉油生產基地,煉油企業平均規模達700萬噸左右。原油加工能力控制在6.5億噸/年以內,成品油產量達3億噸左右。全國乙烯產能達2600萬噸/年左右,自給率達70%左右。丙烯產能達2200萬噸/年,自給率達75%左右。
指南提出,“十二五”期間,要積極發展氟硅材料、特種橡膠和熱塑性彈性體、聚氨酯等化工新材料。加快研制高性能、節能環保的電子化學品等高端專用化學品。積極開發高性能鋰離子電池和光伏電池材料。